欢迎来到九天心情故事,九天关注你每一刻 http://www.99MyLove.com
每一次都用心,每一次都让我伤痕累累,我努力寻找也珍惜我的人。只是你在那里?
心情故事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励志人生 >> 正文

千古奇文《素书》短短5句话,把为人处世都讲透了

2024/2/22 11:27:34   阅读数:13

“子欲为事,先为人圣。”
作者:每晚yy
两汉时期,曾有一本书被民间称之为“天书”。
此书就是张良恩师黄石公的毕生心血《素书》。
它集合了儒、道、兵、法几家之长,阐述了关于宇宙人生、治国理政的独特思想。
后来因为秦末天下大乱,黄石公将《素书》传于张良。
张良在此书的点拨下,这才成为“谋圣”,助力刘邦一统天下。
实际上,《素书》中除了兵法策略,更是拥有为人处世的大智慧。
今天晚君给大家分享“本德宗道”一章的5句话,鞭辟入里,言简意赅,读懂受用不尽。
1、先莫先于修德
东汉经学大师王符说:德不称,其祸必酷;能不称,其殃必大。
一个人没有学识,最多是个愚人,但若是德行不好,举止不端,就会为祸一方。
所以人这一生,唯有先修得好品行,才能安稳立世而不倒。
《史记·留候传》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。
一天,张良路过一座桥,迎面走来一位胡须尽白的老人。
就在此时,老人突然停下脚步,将自己的鞋子脱下,丢到桥底。
老人当即喝道:“小子,你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。”
张良顿时一愣,虽有不解,但看到对方年纪很大,就依他照做。
他不仅捡回了鞋,还恭敬地将鞋捡回来穿在了老人脚上。
谁料,老人又把鞋丢了下去,并再次唤他捡鞋。
张良苦笑一声,但仍旧照做。
如此反复三次之后,老人大赞他“孺子可教”,并传授给他《素书》。
这就是,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。
正是张良始终恭敬有礼,德才兼备,黄石公这才决定倾囊相授。
古人常说:厚德载物,好人有好福。
只有深厚的德行,才能承载世间万物,才能为自己迎来福气。
但一个人若德行不够,就无法成就大事。哪怕侥幸获得一些成绩,福缘也是浅薄的。
《菜根谭》中有言:
富贵名誉,自道德来者,如山村中花,自是舒徐繁衍;自功业来者,如盆槛中花,便有迁徙兴废。
世间的财富、地位和名声,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,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、绵延不断。
没有厚德,仅靠功名、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,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,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,马上就会枯萎。
孔子也说,子欲为事,先为人圣。
意思是说,一个人做事之前,先得把人做好。
才华可以让人走得很快,但唯有深厚的品行,才能让人走得更远。
无论何时,修一个好德行,才能拥有好福气。
2、安莫安于忍辱
秦汉时期,战火纷飞,国无法度,民不聊生。
很多人因为一点小小的争执,便会大打出手,甚至丧命于此。
但黄石公却一生平安无事,并且活到86岁的高龄。
在他看来,人活着想要平平安安,与外界环境无关,而在于自己能忍让。
很多人因为咽不下一口气,常常与人发生口角。
可是在愤怒之时,不经意间,他们自己就会遭到伤害。
只有捺住脾气,忍下委屈,才能大事化小,保全自己。
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。
公元前225年,秦国灭魏后,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。
无奈之下,他们只好改名换姓逃到陈国,做起了一个小官吏的家丁。
一天,那个小官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。
陈馀身居高位多年,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,怒不可遏,当即想起来反抗。
张耳却在旁边一把拽住了陈馀的衣角,示意他不要发作。
陈馀只好忍受着鞭打,直到小官离去。
张耳见到他满脸的不服气,就直言道:
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,就去和一个小吏以性命相搏,太不值得了。
听了这话,陈馀这才幡然醒悟。
就这样,二人耐着性子和脾气,隐姓埋名地活了下去。
直到楚汉相争两人才出山,发挥才能,最后各自封侯拜将。
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争强好胜,却不知你的针锋相对只会与人结下仇怨,结果将自己置于险地。
而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能屈能伸,及时退让认怂。
正如《易经》所言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
人活于世,少一点计较,多一些忍让,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3、吉莫吉于知足
黄石公在《素书》中说:
给人带来最多吉祥的,是知道满足;给人造成最大苦难的,是太多欲望。
人想要活得幸福顺遂,靠的不是物质的堆积,而是依赖于一颗懂得满足的心。
公元前202年,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建立汉朝。
刘邦当即尊张良为“帝师”,并在最富庶的齐地,封地三万户,让他功居百官之首。
张良却推辞不受,而是选择了贫瘠的留地,食邑万户。
当时满朝文武都不理解,认为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实在太傻。
但张良却只是摇摇头道:我有口饭吃就够了。
后来他更是辞去朝廷的官职,主动退隐山林,成为一名闲散道人。
每天就是云游四方,读书论道,活得十分逍遥自在。
而那些开国功臣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,却陷入权力的争斗中无法自拔。
短短十几年间,他们被刘邦屠戮殆尽。
众人之中,唯有张良功成身退,就连他的儿子也能安然继承爵位。
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,很多人总想着要更多的票子,更大的房子,更豪华的车子。
可一旦被欲望捆绑,最终就会在无穷无尽地物欲追求中,变得精疲力竭。
庄子说,鹪鹩巢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
人生在世,三千繁华,终归一日三餐,一粥一饭。
活着真的不必追求太多,只要能够吃饱穿暖,生活无忧,就是人生最大的吉祥与幸运。
4、败莫败于多私
公元前203年,韩信攻破齐国后,当即给刘邦写信邀功,请封“假齐王”。
当时刘邦身处荥阳,战事十分危急。
他读完来信,愤怒不已,正要写信呵斥,张良立马劝道:
“如若反对,韩信必反。不如借此机会成全韩信,让他镇守齐国。”
正是张良的劝告,刘邦这才安抚住了韩信,得以全力击败项羽。
要知道,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,总是为财而聚,因财而散。
一个有私心之人,只肯独享利益,结局就是众叛亲离,无利可图。
刘邦的厉害之处,就在于他有魄力,在关键时刻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。
曾国藩在创建湘军之初,战斗力很弱,谋士们纷纷责怪兵士无能。
但曾国藩却一言不发,而是张贴一封公告:湘军的俸禄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。
兵士一听如此丰厚的待遇,内心很是感激,战场上个个奋勇杀敌。
每次打完胜仗,曾国藩也不贪功,而是豪气地对部下论功行赏,加官晋爵。
于是,越来越多的好汉能人,申请加入曾国藩的军队。
就这样,一支地方组建的散兵游勇,短短三两年间,就成为清军第一战力。
最终湘军多次平定叛乱,曾国藩也立下丰功伟业,成为清末第一名臣。
《省心录》中云:“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”
总想把利益攥在自己手上,不肯让利于人,久而久之,身边的人也会渐渐疏远。
而真正聪明的人,都懂得分享利益,善于谋求更大的发展。
当你能够让利于人,聚拢了人心,到最后赚到的还是自己。
5、孤莫孤于自恃
《史记》中记载,张良一生立功无数,深得刘邦器重,却从不自恃清高。
无论是文臣武将,都能与他交好。
就如张良自己所说,不伐其功,不矜其能。
一个人若是自视甚高,遭人嫌弃不说,还会招来祸患。
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,自幼神武有力,好骑射。
19岁那年,他第一次独自出征,一夜之间便夺取安楚拉库、内河的20多处屯寨,掠获人畜万余,战果赫赫。
一时之间,部落中诸多将领谋士,纷纷向他示好。
褚英的威名盛至极点,努尔哈赤封他为贝勒,授命他执掌国政。主意。
而此时,褚英也志得意满。
他开始轻视那些部落重臣,并肆意凌辱他们,久而久之,就让那些心腹怀恨在心。
后来,面对皇太极等兄弟的示好,他又直言对方不配与自己相比,一下子激怒了皇太极。
很快,努尔哈赤的其他子嗣与心腹大臣就联合起来对付他。
褚英孤立无援,一再落入众人设计的圈套,渐渐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。
他本可以收敛自己,等待东山再起。
谁知他仍旧自以为是,想要率军谋反,结果失败后,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。
古训有言,劳谦虚己,则附之者众;骄慢倨傲,则去之者多。
一个人为人太过傲气,目中无人,无意间就会招致他人的怨恨。
时间一久,朋友弃你而去不说,还四处树敌,最终受人孤立。
王阳明说,处朋友,相下得益,相上则损。
与人交往,你只有放得下身段,压得住傲气,才能得人帮受人助,成就一番事业。

史学教授刘泗曾说,《素书》可谓为人处世之范本,中华智谋之瑰宝。
原本的张良有勇无谋,独自刺杀秦始皇失败后,只得东躲西藏。
可在得到《素书》之后,他一改往日的鲁莽愚笨,变得谦逊聪慧。
后来,张良归隐山林,将此书广散于天下。
千百年来,有人通过它,悟透了人生哲理;也有人通过它,窥见了普通人成长的秘籍。
点个在看,读懂文中这5句话,领悟处世的智慧,开悟己心,你也能过上更加自在的生活。
- End -
本文系每晚一卷书(ID:JYXZ89896)原创,腹有诗书气自华,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,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。‍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99mylove.com/show.aspx?sid=6428

  文章来源(九天工作室整理)

 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@九天心情微信(微博)

文章关键词: 结婚 抵触

分享到: